赠书感言:我们送的不是书,是无形的财富

发布时间:2017-12-13 11:29 作者:pushuishiren 浏览量:4,956

在从洞山基金会乘车驶往赠书第一站宜丰县城的路上,看着车后沉甸甸的南怀瑾国学著作全集,我的思绪如同窗外漫山的竹林一样展开。

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会张贴这样一句话,“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,严格来讲,这句话有点问题。因为,唯有好书才能够称得上是“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。

那么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做好书呢?科学技术、商业管理、经济建设这类书造福了现代人类,也许可以算作好书的一种。但是在物质财富愈演愈烈的今天,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精神财富的重要性,而开始转过头来从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找寻人类忽视已久的精神宝藏。

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好书,要么因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而被人们误解为糟粕,甚至认为是导致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罪魁祸首;要么因文化、语言的发展而让人们难以理解,以致于很多人听说它好,但是好则好矣,却无从下口,吃不到嘴里,或者勉强吃下去了,却难以消化,甚至积食成病,亦未可知。

就在人们面对传统文化进退两难的时候,南怀瑾先生出现了。笔者是在2013年8月8日开始接触南师怀瑾的,在一口气看完近33个小时的视频《南禅七日》之后,陆陆续续把南师的书买回来,囫囵吞枣看了一大半。意犹未尽之余,家中常备几十本南师的书,逢人就送,一度被不理解的人视为疯子。

后来机缘巧合到了洞山基金会,基金会开展的第一个公益项目就是“南怀瑾国学著作进基层”,一句话概括就是,把南师怀瑾的著作送到每一个图书馆,让有缘人伸手可得,开卷即能与南师对话,打开传统文化的宝库,获得无形的精神财富。正所谓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处”,这一项目正中下怀。

不过正式的公益项目,毕竟与个人行为有很大的不同。以前送书,买回来往别人手里一塞就完事了。而开展公益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,从项目策划,撰写项目管理办法和流程,筹集善款,与出版社沟通采购,组织招募义工与培训,联系与审核受赠单位,到赠书过程中的各种繁杂的具体细节。这其中的区别,好比一个人泡碗方便面和给几十个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一样,区别之大,不是一点半点。除了这些,还要特别留意的是,公益组织不仅埋头做事,还要面对主管政府部门、善款捐赠方、受益方甚至广大群众的监督,做任何事情,有任何成本支出都要留下明确的证据,以备查验。

在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好以上所有的准备工作之后,终于开始赠书了。

在首次赠书的前一天晚上,小伙伴们激动地赤膊上阵,那场面之热烈,比过年包饺子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首先按照书单把书一本一本抽出来,凑成全集;然后挨个拆开书表面的塑料保护封皮;再把每一本书的扉页和版权页盖上洞山基金会的赠书专用章;还要将带有洞山基金会的二维码标签贴到书的封底,以便更多人参与到洞山基金会的项目中来;最后检查书籍齐全,封装打包。看到摆满了长条大桌的南怀瑾著作全集,我们仿佛到了收获的季节,置身于满目金色的稻田地,闻着风中飘散的稻香,感觉自己拥有整个世界。

在满载着南师书籍到达宜丰县城后,我们先后去了宜丰中学、宜丰县心灵成长协会、宜丰县图书馆和洋舟书咖。在宜丰中学我们惊喜地看到,学校在黄校长的带领下,不仅抓学生的考试分数,还创立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,并提出希望邀请洞山基金会的阎老师到学校教学生吟诵课程,甚至希望带领学校师生到洞山寺接触禅宗文化。在宜丰县心灵成长协会,我们发现协会不仅采用西方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进行心理咨询,还通过传统文化来启迪人们实现心灵建设。在宜丰县图书馆我们了解到,馆内有专门的书架用于摆放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,同时还特别注重宜丰当地禅文化与历史的文献搜集与传播。在洋舟书咖,我们了解到创始人在通过艺术教学实现财务自由之后,还希望通过心理辅导与文化传播来帮助人们积累精神财富。

一切如习大大所言,也如南师所料,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复兴,民族文化自信正在恢复。

一趟送书旅程结束之后,原本堆满了南师书籍的后备箱已经空空如也,而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却富足如海。我们不是主观地相信,确切而言是客观地知道,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雨,虽然不像有形的古董那样能够换来金钱财富,但是,她并不是埃及金字塔里挖掘出的木乃伊,只能摆放在博物馆中,供人们隔着玻璃罩,遥望千年的岁月。她恰如我们头顶历经亿年的太阳,无时无刻不在照耀着人们的心田,从过去到未来的人类,乃至当下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。她既能与时俱进融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,又能引领时代指导人们展望未来,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导人们如何活在当下。正如中国传统文化儒家经典《大学》中写的一样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。

我们知道,我们送的不仅是书,而是无形的精神财富。

 

——杨加晖